时代星报贵州讯(记者 高洪义 通讯员 郭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民间就开始流传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内涵是要把一切“旧年”陈旧思维统统扫出门。而重新在新的起点,做出新的成绩。可见,中华民族推陈出新的文化,由来已久,凝聚发展,值得可歌可泣。

       同一天,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蒙古族研究委员会毕节分会也在毕节七星关区,召开了一次关于蒙古族文化发展的研究会,以蒙古文化融入“家”史厚植传承,不仅“亮点”纷呈。对推动毕节各地蒙古族文化研究工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都具有很好的内涵和意义。

4aa342cdb54a44c63b446d254a652ed8.jpg       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蒙古族研究委员会毕节分会会长余昌龙说: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阳光的,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伟大的。一个没有文化传承的民族是可悲的,蒙古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很好的推广传承蒙古族的优秀文化,分会自去年起开始创办了《毕节蒙研》年刊,今年如期推出了《毕节蒙研》二期,对蒙古族中爱家、爱族、爱国,勤奋工作,努力实践的优秀人员特邀毕节优秀文化人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他们中有本地优秀的党政工作者及企业家,有为蒙古族文化的推广发扬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默默奉献者,还有各地不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报道等。特别是分会组建的蒙古族文化研究小组对蒙古族文化的研究发掘也有了积极的进展,有些已经在本期年刊中予以展示。并分别从蒙研会工作,“家”传统文化,慈善帮扶等进行了论述说明。

       贵州省蒙研会毕节分会常务副会长余昌富也说:一年来,在贵州省蒙研会的指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毕节蒙研分会一班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基调,紧紧围绕团结族人跟党走、脱贫攻坚奔小康、与时俱进把方向、开拓创新谋发展、壮大组织强班子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在抓好分会班子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和队伍素质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和家族团结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文化,更是一个时代的传承工作。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时代辐射面。做好蒙古族的文化研究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历史文化传播奉献者。蒙研会从成立到不断的发展,都紧紧围绕蒙古族的文化主线挖掘为中心。未来将会一如既往,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调研工作做实,做真。

       以蒙古文化融入“家”史厚植传承,用文化植根历史尽显生命力。这是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蒙古族研究委员会毕节分会最大的优势。并通过专刊的形式,呈献给社会多姿多彩的群体,增强民族团结的向心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正如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蒙古族研究委员会毕节分会副会长、秘书长余方卫说的一样,“红都”毕节,是深厚文化演进之地,好山好水,就应该具有特色和声音。这些文化厚植衍生的品质,既是城市的文化根脉,也是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更是人们不忘历史,奋发有为的乡愁和记忆。

       出席这次年会的相关人士还有,贵州省蒙研会会长余勇肽、贵州省蒙研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余泰坪、毕节市政协原副主席谢定敏、毕节市党史办主任高隆礼、黔西北作家、诗人费明、毕节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王乾兴等。

       民族文化纵深,保护和传承挖掘永远不能少。这些宝贵财富,就需要一个个有识之士,用诚心引领激情。通过不断的发掘与创新,打造好优势和特色文化品牌。而毕节蒙研会,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心和责任,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

       浓浓乡愁处,是大美生活的振兴。


责任编辑 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