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万事万物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然而,这勃勃生机的季节也是疾病多发之时,正所谓:“百草发芽,百病发作”。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天地变化密切相关,要治未病就要知道天地的变换规律,五运六气是描述天地气机变化规律的理论,可以当做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参考。2020年为庚子年,天干为庚金,此年的大运为金运太过。金过旺则伤木,导致木气不能生发,出现木郁诸病,肺与大肠属金,故庚年容易出现肝胆病和肺、大肠病。天干为运为金,地支为气为火,火克金,气克运,气盛运衰,故分析本年的气候和疾病就当以气为主,而运次之。2020年3月20日至5月20日(春分至小满),这一时段主气为少阴君火,属火,属热;客气为厥阴风木,属木,属风;大运为金运太过,属金,属燥。由此来说,就形成了风、火、燥三种气。又吾国地大物博,是以水土气候各地不同,故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结合当地综合考虑。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春季降水量也较夏秋两季少;再加上风速大、日照多使空气偏干燥。形成风、寒、燥三气为主的气候特点。除此三邪,又好食海味、阴柔螺蛤之物,恣饮酒浆之类,使脾为湿困,湿蕴中焦。综上所述,青岛春季应以风邪为主,寒、燥次之,再次之为湿。

      下面根据上述气候特点和中医春季属肝的理论,进行春季疾病预防和顺应天气地机调肝养肝详述。

b7656d88a3b2b62cb3a31d237ec6b931.png

       春季防外邪

       风、寒、燥的特点

       风为阳邪,易伤人体阳位,头为诸阳之会,故要保护我们的头部,防治受到风邪的侵袭;风者,善行而数变,病变多样,在表可稽留于皮毛之间,在里可游走于经络之中,邪气与正气搏击于皮肤表面,春季风疹、瘾疹高发,使人皮肤瘙痒难耐异常痛苦;风为百病之长,易于同其他邪气相兼侵袭人体,形成风寒、风燥、风湿、风温等,风邪可助他邪之势也可假他邪之威;故春天防病先防风邪。

       春天气候多变,有“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的说法,倒春寒反反复复,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人体的阳气渐趋于表,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且春天毛孔从闭合走向开放,此时寒气会乘虚而入,易外感风寒,故不宜太早的脱掉保暖衣服,中医理论有“春捂”一说。

       燥邪易与风邪相兼伤人,耗伤人体津液,致使人发病。又春季青岛升温缓慢,燥邪也可和寒邪相兼,表现为寒邪的特征。由于外感凉燥,肺气宣降失常,肺气闭郁,津液不能正常的宣降布散,停聚在局部,聚而生痰,此痰质清稀。咽喉、口腔、鼻腔得不到津液濡润,就会出现鼻塞咽干,咽喉干燥。

        那么如何防止邪气侵袭呢?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均是强调元气的抗病作用,即好身体是最佳的疾病预防屏障,想要好的身体首重就是要好好吃饭,《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气),浊者为卫,营(气)在脉中,卫在脉外。”注意好好吃饭也有讲究,食物特点和顺应天时最为重要,《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唐代医家孙思邈:“春七十二日,省酸増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顺应法时好好吃饭,元气满满,邪气不侵。

      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倘若饮食不足以保证元气充足抵御外邪,则可选用药物来纠偏达到阴平阳秘,精元密固。

09cbcccc78d7c1e4b9c9d621c70f525d.png

       治风:

       气虚表弱,易感风寒首推玉屏风散,所谓玉屏风就是珍贵的屏障,屏风是固表防御的意思,黄金有价玉无价,玉代表珍贵。

       防风3g、黄芪6g、白朮6g    代茶饮

       防风:草随风动,风行草从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唯独防风能在风中静止不动,风吹不动它,古人取象比类,用它做为抵御风邪的药,效果奇佳。它既能防止外风侵入,又能把人体内的风邪驱赶出去。

       黄芪:黄芪助真气者也,防风载黄芪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亦有治风之功焉。

       白朮:取其补土生金,以固皮毛。

       纵览方中三味药,用药如用兵,黄芪摄卫固表,建个屏障,为卫兵;白朮在内健脾益气治本,不断增加生产,产生实力,为后勤保障;防风,相当于巡逻队,保护和防外敌入侵,又可以使里头的风邪跑出去。

       国医大师王琦在《中医体质学说》一书里有一固表粥的方,专为过敏体质所创,养血消风、扶正固表。

       黄芪20g,当归12g,防风10g,冬瓜皮30g,乌梅15g

       放入砂锅中加水武火熬开,转文火熬制30分钟,取出药汁后,用汁煮粳米50g成粥,加少许冰糖趁热食用。

       黄芪:甘温,温肉分充皮肤,密腠理,外行皮毛,中补脾胃,功专实表。补气圣药,重用黄芪补气以提供动力。

       防风:治风之仙药,胜湿、走表,遍行周身,而祛风邪。

       当归:为生血、活血之主药,而又能宣通气分,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冬瓜皮:淡平微苦,清利湿热,消皮肤水肿。《本草再新》:“走皮肤,去湿追风,补脾泻火。”

       乌梅:花发于冬,成实于夏,得木气之全,故味最酸,酸能入肝益肝血,血和则润。《冯氏锦囊秘录》:“乌梅味酸,能敛浮热,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在头面部的过敏症状,需要一点乌梅,敛虚火,收浮热。

       注意:阴虚、湿热、舌苔厚腻、体内有郁火,正在上火、感冒,经期、孕期女性不适宜。

       防风茶

       党参3g,黄芪3g,防风6g    代茶饮

       功效:发表散风、祛风止痒。

       党参:甘,平,入手足太阴经气分,补养中气,调和脾胃;得黄芪,实卫。

       治寒

       葱豉汤:葱白4节,淡豆豉6g,生姜3片

       将此三味加水煮10分钟代茶饮即可,此时节受凉可及时饮之。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葱通阳而发汗,(葱空中为肺菜,散手太阴、阳明之邪)豉升散而发汗。”生姜可发汗解表,邪初在表,宜先服此以解散之。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寒者鼻塞发热身痛,用葱豉汤;葱豉散性平和,又润津液,最为妙品。如脉虚气弱者,豆豉改用黄豆最妥。用黄豆平疏泄,有功无过。注意勿忽,造福无量。葱头带须一个,豆豉三十粒为最轻剂。

       治燥

      《黄帝内经》:“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辛甘”之法。可以用杏苏散或香苏饮加减,辨证施治。常用药为苏叶、苦杏仁、前胡、桔梗、陈皮、生姜等。

       治湿

       过食辛甘厚味,阴柔螺蛤之物生湿

       藿香6g   苏叶6g  金银花10g  生山楂10g  代茶饮

       功效:清热祛湿消食

bc321d0ca9fc1f5f455317e8e7636769.png

       春季调肝养肝

      《黄帝内经》曰:“肝者,通于春气”;“肝主疏泄,喜条达”。让肝气无拘无束的舒展,无疑是给予肝脏最佳的补养,春季养肝气的要义就蕴含于此。在现实状态下很难达到无拘束的舒展而且人的体质各异,春季养肝气要从降肝火,补肝血,调情志三方面进行。

       降肝火

       春天若阳气升发太过,就会出现肝阳上亢、肝火旺的表现,眼胀头痛,眩晕耳鸣,烦躁,焦虑,易上火(口苦,口唇起泡,鼻腔起泡)等。另肝气过强还会伤及脾气,出现“肝旺脾虚”,这是因为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正是《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原则的体现。

       那出现这些症状怎么办呢?首先也是注意饮食,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可过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同时,可以选择药食同源的食物养阴,因为此时阳气升发容易伤阴,可以多选用山药、茯苓、枸杞、百合、莲子等食物,药食同源偏性较小,治病不伤身。

       其次选用药物来纠偏达到阴平阳秘。

       清热柔肝养肺代茶饮(出处:咸丰朝医案)

       生地6g,霜桑叶6g,广皮3g,茯苓6g,杭白菊6g,甘菊花3g,麦冬3g,川贝母6g,水煎代茶饮。

       主治:肝阳上亢,肺金欠润之咳嗽;

       平胃清上代茶饮(出处:光绪朝医案)

       霜桑叶6g,甘菊6g,焦三仙各6g,车前子9g,竹茹6g,橘皮6g,天麻3g水煎代茶饮。

       主治:肝胃郁热,而致头作眩晕,胸膈不爽,口感微渴。

       春季除了肝火,还有一种“虚火”不应忽视,因肾水不足以涵住肾火而产生的虚火(阴不足而使阳显得有余,这种有余看似有“火”)。针对虚火上炎不应清泻打压,因为它本身是阴不足,只是表面看上去阳有余而已,最好的方法是补阴,使得阴阳平衡,虚火自然灭了。

       此时虚火上炎症见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即时散化为水。

       熟地45g、巴戟天15g、茯苓9g、麦冬15g、五味子3g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

       引火汤为什么不用肉桂、附子引火归原,原方作者清代医学家陈士铎这样解释:“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阳气生发太过会出现“肝火”,若阳气升发不足呢?生发不足气血就不易升达濡养脑部和四肢,出现白天不该睡觉时会感到困乏无力,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温能补阳,辛能发阳,这时就需要适当吃一些辛味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也主张宜“以葱、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合而食”,这些蔬菜均属于辛甘发散之物,可以让人体的阳气更好的生发。且初春多风寒,辛温的食物能解除、驱散体表的风寒邪气。多去室外活动,散散步,晒晒太阳,也有助于阳气升发。清代医家曹庭栋《养生随笔》:“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肝木喜温而恶凉,水果最好是热热再吃,晨起最好不吃凉水果,以免影响木气生发。

1c04ce0e40c6328a288a3fd48b011450.png

       补肝血

       肝脏藏血,血亦养肝,肝血是肝脏发挥其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有些人冬天的时候睡觉睡的很好,立春之后,凌晨一点到三点就爱醒,为什么?因为肝血不足,肝是藏血的,晚上睡觉的时候,阳气归于肝,阳入于阴则寐,阴阳合则寐。冬天肝血充盈,阳气易入于阴。春天随着地气的生发,气血开始从里往外走,肝血相对不足,阴虚不足以潜阳,阳气不易入于阴,就睡不着了。特别到半夜一点到三点即丑时,肝经当令,肝气旺盛起来,阳更宜出于阴,就醒了,三点到五点即寅时,肺经当令,肺气旺盛肝气相对平和,阳入于阴,又打盹了。所以丑时醒来是肝血虚的表现,所以要补血。著名中医樊正伦建议春天的时候,每天吃一粒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男女皆宜。

       此外还可选用四物汤加减来补血

       当归10g、熟地12g、川芎5g、白芍12g

       清代医学家柯韵伯曰:是方乃肝经调血之专剂,当归和血,川芎活血,芍药敛血,地黄补血。四物具生长收藏之用,故能使荣气安行经隧。若血虚加参芪,血结加桃仁、红花,血闭加大黄、芒硝,血寒加桂附,血热加芩连。欲行血去芍,欲止血去芎,随宜加减,则不拘于四物矣。韵伯此论,虽有不足于四物,然谓四物为肝经调血之专剂,则深知四物之长者矣。盖肝主藏血,冲任血海均属于肝,故调血者舍四物不能为功。

       桂圆3枚,干桑椹10克、红枣10个   代茶饮,煮一下代茶也可以。

       桂圆:大补阴血;《药品化义》:佐熟地、当归,滋补肝血。

       桑椹干: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随息居饮食谱》:桑葚,甘、平;滋肝肾,充血液,聪耳明目,安魂摄魄。

       红枣:甘、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长沙药解》:大枣,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

       加减:体寒怕冷——加生姜;脾虚腹泻——加山药;五心烦热、手脚心热——加竹茹。

      《西溪书屋夜话录》补肝血:当归、川断、牛膝、川芎。

      《本草利害》枸杞子:甘微温,滋肝益肾,填精坚骨,助阳,养营,补虚劳,强筋、明目、除烦。

       调情志

       中医很早就意识到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联,《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春季对应肝,春季是调达肝气的好时机,肝气条达舒畅,则气机通畅,肝气郁结则气逆。人在大怒时,会使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克伐脾胃,这就是常说的“怒伤肝”,“生气时会胃痛”。

       置身于大自然当中,使肝气通于天气,天人合一,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像万物一样生机勃勃,给生活一种宽松,给思想一种放纵,让肝气条达舒畅。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看淡得失,放松的同时就是肝脏最佳的补养。

       常用舒肝、解郁药:茉莉花、玫瑰花、合欢花、青皮、佛手、橘叶,若肝气郁结,心情不畅可选择代茶饮  

055022a0bee0dacd338702555ada3bd8.png

       茉莉花茶(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鲜茉莉花250g,水适量。适量代茶饮亦可。

       茉莉花置蒸馏瓶中,加水适量,依法蒸馏,取得蒸馏液1000m1为止。

       冷饮或温饮,每次30~50ml,每日2次。有健脾行气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口臭,口粘,胸腹胀闷等症。

       本品原用于宽胸理气,为除气郁不畅所选用。茉莉花辛甘温,具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之功效。茉莉花露,《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能“解胸中一切陈腐之气”。本品可单独使用,也可兑配其他同类性质饮料同服,少量亦可作调香剂使用。

     《饮片新参》:茉莉花,平肝解郁,理气止痛。

     《本草再新》:玫瑰花,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

     《本草备要》:青皮,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

     《本草经集注》:合欢花,味甘,平,无毒。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明目,得所欲。

     《本草再新》:佛手,治气舒肝,和胃化痰。佛手花亦可。

     《饮片新参》:橘叶,色淡绿,香苦平,疏利厥阴气郁。

       中医思想“顺应自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人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就象树木花草一样,秉天地之气而生存,生长荣枯,无不由日月主宰;将躯体,思想,灵魂置身于大自然,生命的节奏与天地融为一体,就能够健康快乐,疾病远离。中医不仅仅是医学,还是涵盖天地之理的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李玮)


责任编辑 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