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青岛讯(记者 李玮)12月11日,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暨“乡村振兴人才配置”现场会议在莱西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实地观摩“乡村人才配置”试点情况,交流总结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步重点任务。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刘传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人才配置引领乡村人才振兴新发展

      “用好人才,才能真正凝聚人才;凝聚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好人才。这样,人才就会近悦远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青岛市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专班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目标,在莱西市试点搭建乡村振兴人才配置网络平台,促进人才与岗位、人才与项目、人才与技术的精准对接、充分对接,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展现身手、实现价值。

       建立人才与岗位匹配机制。农业企业用工规模小、季节性强,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杂乱无序、人岗对接缺位错位问题突出。针对此问题,莱西市自主开发了乡村振兴人才配置平台(手机版),求职和招聘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上传和查询,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人才配置中传统的信息收集和传递方式,实现了人才与岗位集中匹配、精准匹配。“玩儿着手机找工作”正成为莱西人才配置的新亮点。大学毕业生李婷婷结婚生子后一直赋闲在家,从朋友圈了解到大家都通过平台“莱西人才港”找到满意的工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关注了这个微信服务号。没想到系统有人才与岗位智能匹配功能,系统结合她的专业,给她推荐了10余家企业,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中共莱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莱西市人社局局长张秀杰告诉记者,“平台的投入使用,不但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而且能有效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平台全面运行后,莱西市将有1600余家企业进行注册,每年提供就业岗位10000余个,完成人才与岗位匹配7000余人次;每年解决农村灵活(季节)用工、求职15000余人次。”

       建立人才与技术提升机制。现代农业科技是改变乡村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职业农民转变的重中之重。为促进本土人才与农业技术的融合发展,莱西市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使2500余农民变身农业产业“绿领”工人;以培树乡村技艺示范基地、乡村技艺工作室为牵引,促进葡萄种植、花样馒头等涉农技艺的广泛传承;以举办扫帚加工、无人机植保等乡村技艺大赛为手段,助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和放大了“人才+技术”的效益,如通过平台推广泰国“甜玉米”专家在莱西试种成功的新玉米品种,每亩可为农户增收1000余元。

       建立人才与项目双选机制。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莱西市依托人才配置平台,建立了以产业需求订单式项目外包为模式的人才项目双选机制,促进了人才和项目精准匹配。高新技术企业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较大,但受区位等因素影响,经常遭遇“引才难”问题。平台建立后,其通过在平台发包项目,与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在合作期间设立项目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到莱西开展实习实训,在完成项目开发的同时,也完成了人才识别和人才引进工作。

       ——赋能体系助力乡村人才创新创业

     “乡村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相互成全、共同成长。”莱西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采取“平台+合伙人”的运营方式,吸收银行、协会、律所等各类社会组织加盟平台,为乡村人才提供资本、政策、培训、评价等多维赋能,加速人才价值转换,为人才建功乡村振兴加油助力。”

       资本赋能。人才可以让资本增值,资本可以加速和放大人才智力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促进人才与资本的结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青岛农商银行积极研究制定了青岛市人才有价评价指标体系1.0版,在原有围绕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衡量借款人才承贷能力的基础上,将学历、履历、专利、人才活跃度、社会资本认可度等因素考量维度纳入人才信贷决策支持体系,促进了资本与乡村振兴人才的联姻。比如,青岛浩丰食品有限公司马铁民,近日通过人才贷获得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该项资金专项用于“ET(数字)农业大脑”项目,目标是让普通农民成为专家,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儿,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这样的结合,对加速乡村振兴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政策赋能。人才政策落地难,是政策赋能乡村人才的的瓶颈问题。在农村,政策下发了,人才和企业看不懂、记不住、不落地现象比较突出,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为让乡村人才享受政策赋能,莱西市与乡村振兴服务队、企业服务队、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开展合作,通过购买服务、政策解读、设置政策服务专员等,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周玉忠,莱西市按照政策找企方式直接兑现奖励130万元,在企业中引起良好反响。

       培训赋能。为满足乡村人才培训需求,我们吸纳培训机构作为平台合伙人,线上收集培训需求,因地制宜设置培训项目,订单定向、就近就地为乡村留守的闲置人员开展手工艺品制作、扫帚加工、婴幼儿照护、面点制作等乡村技艺培训,在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足不出户就能赚到买菜钱。参训的老百姓说,“培训不用四处找,平台就是好学校”。

       ——乡村人才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及各区(市)聚力“乡村人才集聚”攻坚,打出一套建机制、强制度、提质效、优环境的政策组合拳,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工作机制更加顺畅。坚持“上下联动”,强化“部门协同”,构建起了条块结合、权责明确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制机制。组建市、区(市)两级工作专班,建立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实现了乡村人才振兴上下“一盘棋”统筹推进。建立部门间工作联动机制,专班成员单位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协作,加强配合,形成了业务协同的“一体化”推进新格局。健全清单化、台账化的工作推进制度,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单位、工作措施,确保项项工作有落实。

       制度创新更加有力。制定“乡村人才振兴20条政策措施”、出台《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十项行动计划》,搭建起乡村人才振兴制度的“四梁八柱”。探索建立实行基层职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直评直聘制度,459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319名“田秀才”“土专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探索实行向乡村人才倾斜的岗位设置制度,分步提高乡村基层的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到2022年,高级岗位设置比例从5%提高到10%,为乡村人才发展拓宽了空间。

       人才引育更加高效。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近两年共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88人;实施乡村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今年定向就业我市涉农区市公费师范生、医科生、农科生139名;实施农业经理人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培训高素质农民近万人;发放政策资助1.1 亿元,扶持返乡创业人员6900余人;建设省市级专家服务基地23家,组织省市级专家服务基层2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600多项,培训基层专技人才2000多人;注册近科技特派员900名,每年涉农引才聚才2万人。

       下一步,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将以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生态为重点,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以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重点,运用平台掌握的薪酬、承揽项目交易额、服务对象满意度、带动村民致富情况等数据评价激励乡村人才;以提高乡村人才便利度重点,推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拓展赋能项目和方式,努力帮助广大乡村人才成就事业、实现价值。


责任编辑 子轩